大逃杀!新能源汽车,淘汰赛加速

时间:2025-04-05 01:10:41来源:网络资讯网 作者:思凡

点击上方"米筐投资"    前不久,某越汽车近乎于在网上原地解散,闹得沸沸扬扬。  他们一个女主播直播中接到消息,“在线失业”,直接都快哭了,令人唏嘘。  更有网友神评论:  我买的高合,媳妇极越,老爸众泰,他们都笑我,本是一家人,相煎合泰极。  汽车行业正在“渡劫”,当下的惨烈程度,远超大家想象。  新能源汽车厮杀到今天,在复杂多变又血腥竞争的市场中,大大小小的各路厂商为了留在牌桌上,使出浑身解数。  Flage立的一个比一个惊悚:  “年销量增长50%以上达成XX万辆”;  “XX万以内最好的车”;  “新能源我们要不客气啦”;  “如果最后是XX效果,我就去跳楼”。  各种优惠政策冲销量,也是层出不穷:  “零首付零利息”、“5年0息”......  甚至有人在网上,排了一个新能源汽车“生死薄”。  这就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,一边攻城略地,销量不断上涨,一边疯狂“内卷”,疯狂厮杀。  今年,堪称汽车行业大逃杀!  但同在汽车这个大盘子之下,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,各有各的幸与不幸。  有后来居上和逆袭的。  比如,名不见经传的赛力斯Allin“大哥”,扬眉吐气,市值都怼到2000多亿了,问界M9一个月都快干到2万辆了,还要啥BBA啊。  比如,11月,被称为小理想的零跑交付量突破4万辆,从脚部新势力一下跃升为头部新势力,完成了一次车圈拼多多式的逆袭。  零跑走出了一条“用理想50%的价格,买理想大部分体验的特色路径,什么“双叉臂”,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一样不缺。  这作业抄的是明明白白,有点走理想的路,让理想无路可走的味道。  总结起来就是:质疑理想,学习理想,成为理想,只不过是半价的理想。  相比之下,BBA一线豪华品牌,属实就有点惨了,经销商的信心差点被击溃,不得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。  2024年是BBA在中国市场量价齐跌的一年,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。  今年1~9月,BBA中国销量分别下滑10.2%(奔驰)、13.1%(宝马)、8.6%(奥迪)。  你想想,光M9一月接近2万辆,还有雷神的小米SU7,这销量看的BBA们垂涎欲滴。  头部豪华品牌尚且如此,其他没有太大竞争力的二线豪华品牌,更是不值一提了。  这么说吧,别说上桌拿筷子了,蹲墙角喝口剩汤的机会几乎都快没了。  销售除了和客户掰扯折扣率、权益、保值率,如今另一大重点工作,估计就是让车主相信,“我们不会退出中国”。  但当下国内新能源车厂商大部分还都是赔钱赚吆喝,仍然没有摆脱越卖越亏的窘境。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除了比亚迪、特斯拉大幅盈利之外。  上岸的理想,净利也开始下滑,而其他车企还在亏损的泥潭中苦苦挣扎。  此前,蔚来披露了三季度财报,继续亏损50.6亿元,根据统计显示,自2014年成立至今累计亏损已经超过了1000亿。  一直未能盈利,成了蔚来的“硬伤”,现在又要用乐道和萤火虫两个子品牌布局下沉市场,多少有点贪多嚼不烂的味道。  今年高层重要会议和文件里,多次提及行业“内卷”的问题。  无休无止的内卷、价格战,真可谓当下我们营商环境里的一大毒瘤。  价格战无处不在,不仅仅是汽车......  一旦开始就没完没了,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,不管你情不情愿,都会身不由己的卷入其中,因为谁都想留在牌桌上。  关键是,你的低价如果不是来自技术进步、管理进步、效率提升,而是无情压榨供应商、压低员工工资、甚至不惜偷工减料,那就太可怕了。  后果可能就是螺旋式的通缩,自我强化的消费降级,产业升级被阻断甚至倒退,整个经济陷入无法自拔的滞胀境地。  造车烧钱大家都知道,但国内车企的高负债率着实有点吓人。  今年前三季度,20家A股港股上市车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0.2%,中位数为64.4%,比制造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55%,高出了一大截。  在房企全面爆雷的前夜,曾有媒体发布过相关数据:到2021年中,全国主要房企平均负债率为74%。  有不少人担心车企会不会步房企的后尘,走上爆雷的不归路。  说实话,单纯拿这个类比是不客观的,因为各大车企的负债中,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息负债,其实就是供应商的应付账款。  这是甲方欠乙方的钱,相当于“黄世仁”向“杨白劳”借钱,能还就不错了,哪里还敢要什么利息?  这个事,也就是长账期,如果仔细分析后更是别有洞天。 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就发过一张车企向供应商付款的时间图,通过对比特斯拉与中国某四家新势力车企的付款周期,指出特斯拉的付款周期已缩短至90天左右,远低于中国友商,接近300天那家,后被证实是蔚来。    账期长也就算了,有些大厂结算的时候还不给现金,只给商业承兑汇票,兑现期要延后的。  很多供应商没办法只能拿商票去贴现,还得付出5个到10个点的贴现率。  更过分的是,拖着不给结款,给商票也就算了,有些大企业还给供应商提供了“供应链金融”。  你不是没钱了吗?我借钱给你,但你要付我利息哦!  说实话,受害的主要都是中小供应商,明明资金链最紧张,却还要承受最大的压迫。  但最终这会反噬啊,因为根本上都是一条链上的。  为什么有些厂商产能上不去、交不了车?为什么有些友商的产能爬坡这么快?  小米汽车是新品牌吧,雷军也是刚踏入造车行业,但从SU7发布到生产出第10万辆车,用时是230天,平均一个月产能约1.25万辆。  表面上是产能的问题,更深层是囊中羞涩,长账期无限压榨供应商,人家不怎么想跟你玩了。  汽车行业应该算是房地产之后的第二大行业,新能源汽车对于我们产业转型也至关重要。  新能源汽车资格赛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已经来临,接下来将是国内车企最血雨腥风的几年。  一大批企业将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清洗出去,整个汽车行业正在上演一场大逃杀。  据媒体统计,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企已经超过了487家,但到了2023年底,据不完全统计,能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多家。    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说:  “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‘血海’竞争的第一年,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。未来十年,中国汽车品牌只剩7家。”  也有人认为,未来只有3家还能活下来。  从宏观和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,一个行业从一拥而上、群雄逐鹿转向几家独大几乎是新兴行业必然的市场进程,但这个过程多少还是过于残酷。  整个行业到了真正的裸泳时刻,在这场血雨腥风中,可能还会不断有像极越那样的小姐姐在线失业。  中国汽车业的2025年,注定不会平静。  新能源汽车真正残酷的淘汰赛,才刚刚打响。  现在是高度不确定的时代,也是关键的时期,我们都感受到了,世界正在发生巨变,洪流之下,趋势就是命运。  如果你还完全没有感知,我只能说你对政策和变化太无感,太钝化了,时代抛弃一代人,甚至都不会提前跟你打一声招呼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热点内容